誰不想孩子聽教聽話,偶爾也幫忙做家務?為了讓孩子聽從吩咐,家長千方百計,例如使用獎勵或懲罰,而除了「後果主導」(獎勵或懲罰)的教養方式,「活動主導」的指令亦能夠使小朋友聽話合作。
所謂「活動主導」,重點在於活動的過程,而且我們首先需要創造一些奇幻的故事,或目標給那個活動。例如,如果要子女收拾散落一地的積木,我們可以請他們幻想自己在執行太空任務,收集火星上的岩石;我們也可以請他們設定小目標:「看看你一次最多可以拿多少塊積木到籃子裡?五塊?六塊?」。
「活動主導」的指令,無論以奇幻,或是達成目標為主題,兩者的目的都是令整理東西,或其他比較沉悶的事變得更像遊戲,小朋友於是會更樂意行動。另外,「活動主導」也可以引導孩童的把注意力放到活動本身,他們幹起活來,就不會那麼容易分神。
另一方面,如果小朋友真的不肯合作呢?由美國國家衛生院資助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幾項教養方式:如果家長在孩子拒絕聽從指示時,(1)叫小孩到安靜區坐著(time-out),(2)不理會他們幾分鐘,(3)即時責罵,(4)在孩子服從時讚美。
研究人員發現,前兩項(安靜區與不予理會)最能夠改善問題。那是因為——正如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(Maslow's Hierarchy of Needs)提及——人類與生俱來就渴求歸屬(belongingness)、被愛、與別人建立聯繫(interpersonal attachment)。「安靜區」與「不予理會」阻隔了孩子與外面的聯繫,激發了他們渴求被愛的本能,他們於是聽從指示,以重投父母的懷抱。
畢竟服從也有心悅誠服,與不情不願之分。如果希望小孩真心樂意與你合作,家長就得花點功夫在教養上了。
Natalie Yim 嚴焯瑩
Comments